疫情期间,许多防护用品被大众所熟知,尤其是具有一体式防护功能的防护服,已经成为当时最为特别的符号。
随着人类对于病毒、危害的认知不断深化,防护服也在不断发展。现在,防护服已经应用到多个领域,为消防、竣工、石油化工、生物科学等行业保驾护航。防护服种类繁多,其中医用防护服与化学防护服最易被混淆,接下来,我们将从材料、设计、应用场景等揭开这两类防护服的神秘面纱!
应用场景
化学防护服是专门用于保护穿戴者免受化学品(酸、碱、有毒气体、液体等)伤害的防护装备,主要用于化工厂、实验室、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现场、消防救援等场合,能有效防止有害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体内。
医用防护服顾名思义主要应用于医疗环境,能保护医务人员免受病原体、感染性微生物及液体的传播,广泛应用于医院、诊所等医疗场景。
材料与设计
化学防护服要扛得住“化学攻击”,材料必须“硬核”。这类防护服通常由具有耐化学腐蚀、耐高温、耐磨损性能的特殊合成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聚丙烯、氯丁橡胶等,确保材料具备良好的抗化学渗透性和强度。
在设计上,化学防护度也一并贯彻“硬核”特点,强调全封闭性和多层防护:配有密封拉链、胶带封口,一般涵盖头罩、手套、靴子等一体式设计,确保穿戴者在高危环境中的无死角防护。
医用防护服通常使用于需要接触到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时,手术操作或抗击疫情时最为常见,穿戴持续时间长。因此,这类防护服更注重舒适和灵活度,主要使用无纺布、透气的复合材料,注重防止水、血液、体液的穿透。医用防护服的设计也相对简单,通常是连体式或分体式,并不要求全封闭,确保医务人员长时间工作的透气性。医用防护服也会搭配头套、手套、口罩等一同穿戴,保护医务人员免受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
标准
化学防护服有着严格的国际和国家标准。目前美国、欧洲、国际标准化组织及我国均有关于化学防护服的标准体系,如NFPA 1994-2007,EN14605,这些标准体系涵盖了化学防护服的分类及各类防护服的性能要求、检测方法等。
目前国际上较为通常的医用防护服标准是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标准和欧盟的EN标准,此外,我国现有的医用防护服标准是GB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该标准自2003年首次颁布,于2009年修订完成。这三类标准都对医用防护服的防护性能:液体阻隔性、微生物阻隔性以及颗粒物质阻隔作出明确规定,确保医用防护服的有效防护性。
如果说化学防护服是“防化高手”,能有效抵挡各种化学物质的侵袭,那么医用防护服就是“医护守护者”,在医疗环境中防止各类细菌、病原体的感染。化学防护服和医用防护服在功能和设计上各有侧重,使用者应根据特定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以确保安全和健康。